关键词:住宅建筑 采光系数 窗地比
摘要:笔者针对位于第Ⅳ光气候区的武汉结合规范标准分别进行了方案阶段住宅建筑采光估算和施工图阶段选取图示推荐的双人卧室进行了住宅建筑采光详细计算,通过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就武汉而言用《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1/7窗地比来满足住宅建筑的采光要求是不准确的,应该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各个阶段的采光计算,来满足住宅建筑的采光要求!
引子
近来,有不少朋友询问住宅的卧室、起居室等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也常常出现在图纸审查意见书中的“强条”部分,要求“采光系数不应低于2.0%”,并且提供计算过程,让很多设计师一下子懵了。很多设计师都是按照“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7”来控制,有的甚至没有忽略了住宅采光系数的问题,觉得只要有窗就可以了啊,规范不是说“应有直接采光”吗?我有窗户就是直接采光了啊。其实不尽然。下面笔者就结合规范和住宅案例进行阐述居住建筑的采光计算问题。
规范对采光的要求
住宅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采光。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4.0.1(强条)
住宅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厅)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标准值,侧面采光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2.0%,室内天然光照度不应低于300lx。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4.0.2(强条)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
《住宅建筑规范》7.2.2(强条)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住宅设计规范》7.1.3(强条)
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系数不应低于1%;当楼梯间设置采光窗时,采光系数不应低于0.5%。《住宅设计规范》7.1.3卧室、起居室(厅)、厨房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7。
《住宅设计规范》7.1.3(强条)
采光计算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光照度不尽相同,笔者不可能把每个光气候区的进行计算,如果那样的话基本上可以出一本书了。受篇幅限制,笔者就仅以湖北武汉(第Ⅳ光气候区)为案例进行阐述。
1、光气候分区
根据光气候分区表(如表1)可以看出,武汉属于第Ⅳ光气候区。(节选)
表1 光气候分区表(节选)
注:节选自《建筑采光设计标准》A.0.2
2、采光标准值
依据《建筑采光设计标准》4.0.2(强条),“住宅建筑的卧室、起居室(厅)的采光不应低于采光等级Ⅳ级的采光标准值”(如表2),采光等级Ⅳ级时,采光系数为2%,室内天然光照度标准值为300。(由于住宅建筑顶部采光的情况比较少见,仅考虑侧面采光) 。
表2 各采光等级参考平面上的采光标准值
注:摘自《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表3.0.3
3、光气候系数
武汉对应的光气候系数K值(如表3)为1.10,对应的室外天然光设计照度值Es为13500lx。
表3 光气候系数K值
注:摘自《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表3.0.4
4、建筑玻璃参数
在新节能标准的指导下,目前满足节能要求的窗户基本上就是6Low-E+12A+6C类型的中空玻璃窗,对应的光热参数值(如表4)中透射比为0.76。
表4 建筑玻璃的光热参数值
注:节选自《建筑采光设计标准》D.0.1
5、饰面材料反射比(如表5)
饰面材料主要包括顶棚、墙面、地面的饰面材料,结合住宅常用的饰面材料,计算所采用的顶棚和墙面为白色乳胶漆,地面为浅色木地板,玻璃为普通玻璃。
表5 常用材料的反射比ρ值
注:节选自《建筑采光设计标准》D.0.5
6、玻璃的污染折减系数(如表6)
住宅建筑按房间污染程度为“清洁”的标准,玻璃的安装角度为垂直,不考虑水平天窗的情况。
表6 窗玻璃的污染折减系数Tw值
注:摘自《建筑采光设计标准》D.0.7
7、窗结构的挡光折减系数(如表7)
基于节能和气密性角度考虑,住宅建筑的窗户选为双层铝合金窗,对应的挡光折减系数Tc值为0.60。
表7 窗结构的挡光折减系数Tc值
注:摘自《建筑采光设计标准》D.0.6
1、平面的确定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卧室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人卧室不应小于9m2;2 单人卧室不应小于5m2”,《住宅设计规范》(图示)》提供的参考尺寸(如图1),计算参考平面为3000×3600(双人卧室)和2700×2400(单人卧室)(篇幅有限,此房间计算过程省略,读者可以自行尝试计算)。
图1 满足规范规定的典型平面图(选自《住宅设计规范》(图示)》13J815)
2、层高的确定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层高宜为2.80m”,为了便于计算以及实际项目情况,确定住宅建筑的层高为3.00m。3、窗高的确定
住宅建筑的窗台高为0.90m,梁高按0.50m考虑,窗户的高度即为1.60m。4、楼间距确定
根据武汉市地方规定“居住建筑南北向平行布置时,纵墙面的间距,……超过55m的,可以按照55m确定”,计算的住宅建筑楼间距定为55m,以此可以确定对应的侧面采光示意图(如图2)。
图2 侧面采光示意图(笔者绘)
注:1、窗高离地0.9; 2、室内外高差为0.30m; 3、每5层取一次角度值。5、结合平面、层高和窗高建立住宅建筑中的典型房间(卧室)的三维理想模型(如图3)
图3-1 双人卧室三维模型(笔者绘)
图3-2 单人卧室三维模型(笔者绘)
【未完待续】